《学习时报》刊发余剑锋署名文章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发布时间:2022-05-16 信息来源:

20220516A4_pdf_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核工业史就是一代代核工业青年跟党奋斗的历史。我国核工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核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以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呼唤之切、要求之实和期望之重。

  把“两弹一星”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西方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无数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国内,为祖国核事业贡献力量。老一辈核工业人战胜了创业初期严重物资匮乏、科研生产条件简陋、生活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铸造了惊世伟业,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敬业精神,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强大精神力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直是中国青年最有力的时代呼声。“两弹一星”精神不仅凝结着老一辈核工业人深沉的家国情怀,更蕴含了青年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当年“两弹一星”奋斗者中90%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其中,34岁的于敏隐姓埋名,从一张白纸开始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爆以及核武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年仅26岁的邓稼先主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的设计,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们以爱国、奉献、奋斗、协同为关键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了最美的青春华章。

  伟大精神代代相传。在“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弘扬中,也形成了具有核工业特色的“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即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进入新时代,为激励核工业人继承优良传统,学习先辈榜样,再次点燃心中那团火,中国核工业凝聚形成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构成了我国核工业的精神谱系,激励着成千上万的新时代核工业青年在我国核工业各条战线上安下心、扎下根,用青春奋斗和拼搏奉献传承弘扬伟大精神。

  用青春续写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志气。中核集团党组将加强核工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写进改革发展蓝图,积极培育思想纯洁、信仰坚定的青年群体,凝聚青年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强化笃信笃学自觉性。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基层团支部“第一议题”,通过中核大讲堂、青年大学习等载体实现青年宣讲全覆盖,让青年心有所向、行有所往。增强学思践悟使命感。组织青年赴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核工业九〇九基地、二二一基地等,现场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核工业人以身许党、以身报国的家国情怀,探索核工业的神秘、感受核科技的神奇、理解核事业的神圣,传承红色基因,追寻核梦初心。

  投身强国伟业,铸牢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骨气。新时代核工业青年传承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奉献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守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在祖国各地为核工业再创辉煌而不懈奋斗。在我国西南腹地,一群青年坚守开发聚变能源初心,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长期奋战在科研工作一线,深入推进新一代“人造太阳”项目建设,为人类终极能源寻找答案。在河西走廊以北的戈壁荒漠区域,一支青年博士团队正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点燃“无人区”的火种,在“两弹一星”精神光芒的照耀下,为了万年工程,为了万年承诺,继续在戈壁滩上奉献着无悔青春。

  练就过硬本领,铸牢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底气。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战略基点,面向核工业改革发展新征程,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青年始终是推动改革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数万名核工业青年冲在改革发展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为我国实现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海外首堆双双建成投运,首座高放废液处理玻璃固化工程投入试运行,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贡献青春力量,助力我国核科技勇立世界潮头,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用一步步铿锵有力的步伐踏出了我国核技术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前进底气。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突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是一场接力赛、马拉松。青年一代要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必须着眼青年工作特点,为青年构筑坚强思想堡垒,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对建成核强国的必胜信心,引导广大青年将爱党爱国爱企的思想自觉融入到伟大奋斗的行动自觉之中。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桥梁纽带。必须准确把握“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这一政治定位,锚定青年工作重点,打牢基层组织建设根基,将团的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切实做到党团建设同步谋划、党团组织同步设置、党团力量同步配备、党团工作同步开展。要注重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切实把青年的温度传递上来,把党的温暖传递下去。探索“产业链”建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团,做到“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团的旗帜”,推动重大专项稳步推进。

  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精兵强将。作为青年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团干部队伍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必须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通过开设团青干部研修班,开发团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和实践创新精品课程,不断提升团干部履职能力;通过健全“上挂下派”机制,选送优秀团干部到党务、行政、技术等部门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把团的岗位作为锻炼提升青年骨干综合能力和工作本领的实践平台。

  发挥团青作用,深化岗位建功。强化青年事业平台打造、发展空间创造、成长环境塑造,是团结带领青年勇做攻坚克难的突击队和改革发展的主力军的关键一招。深化“号、手、岗、队”品牌项目建设,紧紧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突击攻坚等岗位建功活动,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团员青年的身影”。

  培育长效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把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方向盘”,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为团青工作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党委(党组)领导、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团青工作机制,把准“带”的方向,把握“带”的重点,把好“带”的成效,开创青年和团青工作新格局。

  不负少年青云志,再看强核新征程。回望百年,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奋勇争先,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展望未来,新时代核工业青年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努力成为引领新风的“两弹一星”精神传承者、党和人民殷切期待的先锋分子,沿着党开辟的道路,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接续砥砺奋斗,永远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