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我们离核电强国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6-02-03 信息来源:

  今年以来,随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不断开工和其在海外的屡有斩获,我国核电技术品牌终于走出国门,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品牌多年来的新突破。这使得业界对于我国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的讨论之声更为频繁。

  那么,成为核电强国的标志是什么?我国目前与核电强国存在哪些差距?在中核集团核能专家张禄庆看来,一个核电强国至少应具有五个特征。

  一是政府要有高瞻远瞩的核能发展战略,并有相应的政策和计划予以支持。以德国为例,作为核电强国,其与法国联合开发了三代机型欧洲压水堆EPR。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德国政府决定2022年后关闭所有的核电厂。这一政策导致其西门子等一系列投身核电的公司和科研院所难以为继,德国的核电产业也因此面临中断。

  我国对核电发展提出了运行一代(二代改压水堆)、建设一代(三代压水堆)、预研一代(四代核电,如快堆、高温气冷堆等)、探索一代(聚变堆)的长期科研发展规划。真正投入人力、物力保证核电技术持续长远发展,将为我国成为核电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要有实力开展核电厂设计、进行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这是核电强国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开发出有良好安全性和经济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品牌,并将其在国内实现批量建设使其能够走出国门。

  当今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核电强国,无一不具有自己的核电品牌,如美国的AP1000、法国的EPR、俄国的AES-2006、韩国的APR1400、美日联合开发的ABWR等。如今,我国的“华龙一号”已经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关注,今后能否大规模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创出品牌影响力,直接决定了我国迈向核电强国的步伐。

  三是要有较强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尤其是重大关键设备),同时具备大型核电厂成套设备的供应能力。

  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实现,核电建设并不一定要实现100%的国产化,但是重要设备特别是关键核心设备的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受制于人。特别是一些核电设备,如果国际上只有一家企业有供货能力,那么从价格到供应进度,都由其掌控,这将会极大地影响本国核电的建设和发展进程,甚至带来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

  四是运维人员能运营维护自己的核电厂,并且有良好的运行业绩。我国核电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吸收世界各国核电运行的经验教训,取得了较好的运行业绩,运行指标一直处于世界中值以上水平。通过近200堆年的在役检查实践,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压水堆核电厂在役检查的能力,设备研制和检查结果分析软件也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项目世界领先。以AP1000运行维修技术分转让为例,中核集团的核动力运行研究所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世界首创研发出AP1000蒸汽发生器下封头与主泵泵壳不同材质厚壁焊缝的全自动在役检查设备,并已实际运用于三门核电1号机组的役前检查。这不仅节省了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技术分转让费用,而且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五是在国际核电安全法规、导则和标准的制定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从1986年起,就引进消化IAEA的全套国际核电安全法规、导则和标准,并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核电安全法规、导则和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而引发的核电厂址选择上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给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和核电企业带来新的管理和技术挑战。

  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实践,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国际核电安全法规、导则和标准的“追随者”到“并行者”的转变。针对我国所遭遇的特殊厂址条件和新型核电技术发展的特殊挑战,我们完全可以变挑战为机遇,制定自己的新的核电标准,而且完全有可能在今后国际核电安全法规、导则和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