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始终踏上新征程 强核报国铸就新辉煌

发布时间:2021-09-01 信息来源: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中核集团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当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学深悟透笃行,高潮迭起。

  七月至八月,夏意浓浓,媒体视角下的中核集团,坚守核梦始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硬核底气;坚持科技自强,推动创新发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时代中国核工业人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强核报国的新姿态,奋力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铸就新的时代辉煌。

  坚守核梦始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7月9日在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光明日报》刊发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坚定不移跟党走 强核报国铸辉煌》,文章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守核梦初心。我国核工业具有天然的红色基因。“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核工业人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老一辈核工业人胸怀国之大者、以身许党许国、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全力以赴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真诚奉献。

  

  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在核工业第一次创业过程中,老一辈核工业人把国家安危和原子能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忍辱负重、奋勇拼搏,成功研制了“两弹一艇”,确立了我国核大国地位。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汇聚成“两弹一星”精神中浓墨重彩的一章。

  7月21日,《学习时报》专版关注中核集团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文章指出,从第一块铀矿石到“两弹一艇”,从第一座核电站到“华龙一号”,再到建成核工业强国第三次扬帆起航,迈上新征程的中国核工业人意气风发,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强核强国、造福人类”为己任,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不断汇聚起建设核工业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核集团积极响应,承继“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积极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8月6日,党史学习教育网专题刊登了中核集团党史学习教育文章,指出,中核集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诠释中国“硬核”。

  此外,7月23日,国资委党委举办“央企好榜样 建功新时代”中央企业“两优一先”代表媒体见面会。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首席专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8月25日,北京卫视《我志愿》栏目刊发了邢继的故事。

  8月23日起,《科技日报》聚焦“两弹一星”精神。头版文章《“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奉献的时代强音》从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第一颗铀矿石讲起,指出在“两弹一星”的事业中,有太多人的奉献和牺牲。他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图片文章《老照片里的“两弹一星”故事——周总理台历中的这一页,关乎新中国的命运》讲述了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的故事。据了解,科技日报将在头版推出八篇报道,连续聚焦“两弹一星”精神。

  

  

  

  8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官微聚焦“两弹一星”精神,以《战胜艰难险阻 攀登科技高峰》报道中国核工业人砥砺奋进的奋斗故事。此外,《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关注“两弹一星”精神,讲述老一辈核工业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硬核底气

  从“两弹一艇”,撑起民族自立的脊梁,到建造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能源系统——核电站,研发出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再到研究利用可控核聚变,向核聚变清洁能源梦想进军。60多年风雨兼程,核工业人始终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大国重器,打造硬核底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共同策划了《军工巡礼 》特别节目。由中核集团策划制作,聚焦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成果的《军工巡礼·核铸强国梦》于8月12日、13日、14日连续登录CCTV7,全面了展现中国核工业如何在关键时刻,一次次担当有为,创新奉献,全力打造中国的硬核底气。节目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四川“九〇九”基地,是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也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动力的研发基地。8月3日,CCTV-2《强国基石》纪录片第二集聚焦九〇九基地。1965年开始,很多人告别妻儿,只身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深山,他们的任务就是研制核动力装置。做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8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福清核电,报道指出,“十四五”开局之年,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创新项目加速推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在福建,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6号机组正开展装料前的调试工作。

  

  

  学习强国聚焦秦山核电,刊发文章《理想照耀中国:秦山核电站 迈向核电强国的时代见证》。秦山核电安全运行30周年,从实现核电零的突破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机组,到核电国产化重大跨越的秦山二期6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再到国产化率最高的百万千瓦核电工程,30年的实践探索秦山核电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为中国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积蓄了力量。

  

  坚持科技自强,推动创新发展

  中核集团是中国核科技的开拓者,一直以来,中核集团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名片。7月13日,中核集团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反应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CCTV2《天下财经》、《正点财经》等栏目进行了报道,指出,“玲龙一号”是中核集团通过十余年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是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新华社报道指出,“玲龙一号”小型堆将带动我国核能相关产业群高水平发展,形成又一重要堆型品牌,对于开拓国际小型堆市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海南卫视、《中国科学报》、《大众日报》、央视网、新华网、环球网、中国日报中文网、中国财经时报网、中工网、环球时报客户端等媒体报道或转载报道量超过1000篇。在新媒体方面,引发新浪微博“央视财经”“新华网财经”“科技日报”“中国电力报”“福布斯中文网”等相关大V关注。其中,新浪微博话题#全国首台商用小型反应堆开工#阅读量达22.4万万次;#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开工建设#阅读量达1.8万次;#玲珑一号权威揭秘#阅读量达11万次;#玲龙一号核心技术由四川研发#阅读量达10.3万次;#v观大国成就#阅读量达1244.8万次,讨论1406次;#大国底气从核来#阅读量达4937.1万次,讨论1.1万次。

  除了小堆开工,核能供热、高温气冷堆装料也受到关注。8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报道了中核集团首个核能供暖节能工程示范项目开工,报道指出,该供暖节能项目将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在不影响机组原有发电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盐县居民及公建设施提供安全、零碳的核能供暖。8月21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首堆正式开始装料,这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核集团与清华大学、华能集团等各方瞄准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需求,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科技日报》、新华财经、第一财经、中国能源网、《中国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作为高科技现代企业,在国企改革方面,中核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突出成效。8月4日,新华社报道指出,中核集团改革三年行动目前已完成172项举措,计划年底完成率达72.4%。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改革典型经验示范作用积极发挥,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经济日报》报道中核集团国企改革,《中核以改革培育竞争力》一文指出,以科研院所改革为重点领域之一,中核集团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围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制定落实了改革实施方案。人民政协网也对中核集团国企改革相关做法进行了报道,文章《做“强核报国”的践行者》指出,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完善,中核集团的产业链优势、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明显提升。即使在遭遇严重疫情的艰巨形势下,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增长达到19%和13%,增长速度明显提升,在全球核工业企业中率先进入了世界500强。今年中核集团在此入选世界500强,中核集团官微点击量达27万。

  

  

  

  国资委公布《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名单》,中核集团5个标杆成功入选。中核集团官微聚焦获奖的标杆项目、标杆模式以及标杆企业,刊发七篇文章进行深度解析。

  

  中核集团官微开设专栏——深改进行时,进行系列文章的刊登以及推送,分别聚焦中国核建、中国铀业、中核八所等多家单位,并且根据不同单位的改革手段进行深度解读分析,取得良好成效。国资委网站、求是网等多家网站刊发中核集团深化改革案例。

  

  中核集团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样受到媒体关注。7月19日、8月3日,《科技日报》发文介绍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科研工作,并专访中核集团核地研院,文章指出,中核集团科研工作,有望解开更多月球奥秘。8月27日,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探秘月壤,报道中核集团月壤研究。自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以来,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作为首批开展月球科研样品研究的13家单位之一,启用月球样品,揭牌成立核地研院月球样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启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科研工作。

  

  

  

  

  8月19日,以“面向未来,开创中阿能源合作新时代”为主题的中阿能源高峰合作论坛19日正式开幕。新华社报道指出,中核集团将与阿拉伯国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落实双方能源发展战略。未来中核集团将积极拓展深化与阿盟国家的合作领域,打造核电、新能源以及民用工程在内的多元合作体系。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宁夏日报对中核集团与阿合作进行了报道。

  

  

  缅怀“大国工匠” 媒体追思核工业功勋获得者原公浦

  8月22日6时57分,入选中国核工业功勋榜的技术工人代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原公浦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原公浦是车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因技艺精湛,被赞誉为“原三刀”。“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曾称他为“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当晚集团公司官微刊发相关报道,就北京核工业医院尽心尽力将原公浦从北京转运到上海的事件进行深度报道,随后又对原公浦在上海的送别仪式进行专题报道。

  

  中国核工业报刊登专版文章深痛哀悼核工业功勋原公浦。

  

  媒体纷纷追思,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技日报》、《南宁晚报》、环球网、新京报网、澎湃新闻网、界面新闻网、封面新闻网、川报观察网、新京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信公号、CCTV电视剧微信公号、时代楷模发布厅微信公号、新华网微信公号、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微信公号、科技日报微信公号等媒体报道或转载。

  

  

  

  

  

  

  在新媒体方面,引发新浪微博“央视军事”“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人民网”“澎湃新闻网”“我们的太空”等相关大V关注。截至目前,新浪微博话题#我国核工业功勋技工原公浦逝世#阅读量达2578.8万次,讨论2927次;#第一颗原子弹铀球操刀人原公浦去世#阅读量达453.9万次,讨论1114次;#我国核工业功勋工人原公浦逝世#阅读量达26.5万次。

  功勋陨落,无数网友留言,致敬核工业披荆斩棘的勇士。“致敬老一辈功勋,一路走好!”“谢谢你们的牺牲奉献,为我们编制的保护伞!”“大国工匠,技术工人楷模!”对原公浦的离世,中核集团沉痛哀悼、深刻缅怀,并号召全系统向核工业老一辈“大国工匠”学习,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技能人员、青年员工以英雄为榜样,怀揣匠心、凝聚匠气、展现匠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毅力,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韧劲和胆魄,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将核工业老一辈“大国工匠”的宝贵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葛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