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发布时间:2021-10-19 信息来源: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核集团用激情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致力于实现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协同共建,为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提供“核能方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核集团奋力抒写时代答卷,理论成果获《人民日报》、《求是》、《学习时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报道,科技创新成果、协同共建亮点获媒体点赞。

  对核工业精神报道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工业则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迈入新征程,中核集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积极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媒体重磅聚焦,报道更加系统深入。

  9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署名文章《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60多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10月11日,在即将迎来原子弹爆炸57周年纪念日之前,余剑锋在《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章《继承弘扬伟大精神 筑牢国家安全基石》,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代核工业加快发展、建设核工业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文章强调,要聚焦国家战略,在完成国家使命中弘扬伟大精神;要坚持系统观念,多形式多层次弘扬伟大精神;要坚持群众路线,在改革发展具体实践中弘扬伟大精神。

  

  9月10日,《红旗文稿》刊发中核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李清堂署名文章《发扬斗争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新的征程上,中核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锻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品格,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除了重磅报道相关理论文章,9月1日,CCTV1《开学第一课》,讲述的正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彭士禄的故事。参与研究设计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和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之女彭洁现场为同学们讲述她的父亲从“小孤儿”成长为“大科学家”的故事。

  

  创新成果获多方关注

  自主创新是我国核工业发展之魂。9月20日,《学习时报》专版报道中核集团自主创新成果。报道称,从“一堆一器”开启我国原子能事业新纪元,到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支撑我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再到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自主设计建造“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等大国重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自主研发医用钴-60等一批先进核技术助推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应用辐照灭菌技术、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技术助力科技抗疫……可以说,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核工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十四五”关键期,科技创新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9月28日,中核集团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发展大会,解读新时代核能技术最新发展以及协同创新领域最新亮点成果。《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科学报》、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现场参会,对中核集团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报道。报道称,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核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23家科研院所,17万余名核工业人战斗在科研、生产一线。硬件设施方面,经过多年来国家投入以及集团公司自主投入,目前已拥有1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部委级研发平台以及近50个集团级研发平台,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大型科研设施。截至目前,论坛相关信息共传播376篇,其中新闻媒体文章173篇,客户端文章115篇,微信文章49篇。

  

  

  

  

  在科技攻关上面,中核集团重大工程进展受到媒体关注。随着我国核聚变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首席专家段旭如署名文章,指出,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10多年来,我国在聚变领域的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聚变等离子体物理、聚变堆材料、加热与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核聚变技术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技术实现领跑。此外,中国在托卡马克实验和物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多个装置为前沿聚变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国庆节期间,央广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向祖国报告》聚焦全球首个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报道称,9月12日9点35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以此为标志,示范项目正式进入持续、可控核反应运行状态,向并网发电“最后一公里”发起全力冲刺。

  

  10月12日,中核集团地研院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这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设立的首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相关报道获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国际在线、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科技网、新京报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此前,9月11日,国内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这是我国核工业产业链后端标志性工程,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的国家,对我国核工业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关信息获《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央视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2000多篇。

  

  “核能方案”获得媒体点赞

  2020年,中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核能作为清洁高效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能源领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初心使命,贡献能源力量”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出席。邢继在会上介绍,一台“华龙一号”机组,每年可以发电近1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作为一名核电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实现“双碳”目标上作出更大贡献。这样的“核能方案”获得媒体纷纷点赞,相关信息获CCTV-13《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学习强国平台、国家能源局网站、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封面新闻网、中国电力报微信公号、核能号微信公号等媒体报道或转载404篇。

  

  

  在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核技术应用方面,中核集团一直在行动。9月10日至13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开展。其间,中核集团以“核力无限、共创未来”为主题,创新以“展台+论坛”形式,全面展示在核电、核技术、新能源等方面产品和技术。9月11日,中核集团联合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核技术与核能合作发展论坛,与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同行分享中国在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核技术应用方面所做实践和发展计划,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新华财经、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电力报、经济参考报、中新社等发布154篇。

  

  

  

  绿色,可以说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愿望。

  

  10月1日,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开馆。作为中国核能领域唯一参会企业和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合作伙伴,中核集团在中国馆“沟通与连接”展区,以沉浸式方式描绘了在未来城市中核能造福美好生活的场景,为全世界带来了构建核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是中核集团第二次参加世博会,也是中核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携手各方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

  近日,20年罕见的“拉闸限电”正在席卷全国各地。在保证能源供应,维护电网稳定方面,核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一财经报道称,全国的核电机组已经开足了马力,在满负荷运行中输出源源不断的电力。目前,中核集团在运机组除了2台机组正在按计划进行换料大修外,其余22台机组均处于满功率运行状态。社会各界对“核能方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0月8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全省电力保障供应协调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海上风电、核电、抽水蓄能等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高电力和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核你在一起”影响力升级

  随着“核能方案”被更多领域熟知,中核集团“核你一起”的理念也深入传播。9月27日,中核集团“核你在一起”科普开放周活动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核你一起,点亮世界”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相关科普活动,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宣传绿色、清洁、高效的核能品牌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影响力。现场,邢继关于公众提问的解答,更是将活动引向高潮。《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人民网、澎湃新闻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现场报道,报道指出,中核集团高度重视核能公众沟通工作,近年来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引导广大公众探索核工业的神秘、感受核科技的神奇、理解核事业的神圣。报道还称,核电是未来能源转型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其发展离不开公众的信任与支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发展,核电愈发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替代的一员。

  

  

  

  

  高质量党建

  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五周年,对新时代中央企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还要不要、国有企业要不要加强党的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中核集团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中核集团全媒体平台进行专题报道,推出《中核集团:筑高质量党建根基 绘核工业发展新篇》专题报道,策划《立足三新一高》栏目,对各单位高质量发展进行阐释报道;策划《我们这五年》对各单位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

  此外,还策划新华网专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讲述这五年的变化。

  

  (葛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