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云接力 | 核动力院:建设好这个堆,只为人民生命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21 信息来源:

  编者按:5月12日,在中国品牌日活动上,中核集团成功举办2023年度社会责任“1+N”报告发布仪式,中核集团ESG云接力活动同期启动。该活动将以“线上接力”形式宣传中核集团各单位在全球范围内践行ESG理念的积极作为、案例故事,彰显世界一流企业形象。

#ESG云接力#

@中国核动力 接力进行中

@中核资本 我们来了

7

  2024年1月30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建造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医用同位素堆投运后可实现钼-99、碘-131等医用同位素分别10万居里和2万居里的年生产能力,带动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将对我国的癌症诊断、治疗带来战略性的改变,并解决两种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满足国内数千万人次的核医学诊断与治疗需求,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医用同位素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核动力院作为国家战略重要科技力量,不仅致力于创新前沿科技,更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打造核技术应用主力军,肩负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围绕“健康中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定决心 向我国医用同位素自主可控冲刺

  医用同位素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跟普通大众息息相关?  

  医用同位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是核医学诊疗的基础,广泛利用在对各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上。  

  例如碘-131,就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被甲状腺滤泡细胞浓聚、氧化和有机化,并可通过电离作用破坏甲状腺细胞,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射线,极具安全感。  

  当然,不仅仅是碘-131,整个医用同位素队伍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军”,碳-14、碘-125等数十种医用同位素,都是重大疾病检测、治疗的重要力量。  

  看到这里,医用同位素有多重要已经不言而喻了。  

  既然事关人民生命健康,那必须把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实现国产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009年,全球最大的碳-14供应商——加拿大NRU堆停产,中国的碳-14面临断供,“卡脖子”问题就这样突然地暴露在大家面前。  

  一直以来,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都牢牢把握着医用同位素的话语权,我国医用同位素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受限于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我国核医学的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从核医学诊疗频次、人均拥有核医学仪器数量和放射性药物使用量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的几十倍。在发达国家,约1/5的患者需要用到医用同位素,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局面却让人堪忧,钼-99、碘-125、镥-177等用量大的医用同位素全部依赖进口;碳-14、碘-131等少部分同位素虽然实现了国产化,但无法满足国内医疗市场需求。

  直接从国外采购,看似节省了研发时间和资金,但捷径之下,弊病也暴露无遗:产品价格昂贵且不能保证按时供给,严重阻碍了核医学事业的发展。

8

  近年来,核动力院先后启动了医疗上常用的10余种同位素的创新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离完全满足国内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这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医用同位素市场需求问题进一步突显,医用同位素国产化急需实现规模性突破。  

  向全面国产化发起“总攻”的背后,更离不开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技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2021年6月24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牵头,联合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建立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推动医用同位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本着“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初心,核动力院以守护全民健康为己任,向着我国医用同位素自主可控的目标奋勇前行。 

增强实力 打造完整医用同位素产业链

  2021年10月19日,由核动力院牵头的医用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这也是国家发改委唯一批复的同位素及药物领域工程研究中心。核动力院“牵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云克药业、成都欣科、纽瑞特医药科技公司等众多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打造国际领先的医用同位素研发及药物制备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的基地,打通同位素制备、放药研发、安全评价、药效验证全工艺链条。

  简单的批复背后,是核动力院在医用同位素领域几十年的积累和创新,是实力和优势的“共同努力”。

  看“硬件”。

  医用同位素生产方式分为三种:反应堆、加速器、同位素发生器。这其中,反应堆的“霸主”地位无人能及,80%以上的医用同位素由反应堆辐照产生,而核动力院就拥有着丰富的堆照资源。

  1981年,中子通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正式投入运营,核动力院医用同位素研发也正式起步;

  90年代初,岷江堆悄然登场,为核动力院医用同位素研发再添“一员大将”;

  群堆汇聚,一起为医用同位素研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9

  目前,核动力院已布局“两堆生产、两堆研发”,2021年就已经实现了高通量堆和岷江堆双堆同时运行,一定程度解决了由于辐照资源极度紧张而引起的核动力技术发展的制约。

  此外,核动力院还具备国内最完整的热室和检验分析、分离提取、三废处理等同位素研发配套设施,配套建有亚洲最大的热室和半热室群,配备了靶件制备装置、靶件检验装置、无损检测装置和靶件切割装置,是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平台。

  瞄准未来,核动力院依托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打造核技术产业园,建设约1万平方米的同位素生产厂房和设施,8条生产线,具备堆产放射性医用同位素批量生产能力。目前,8条生产线设备均已成功实现引入,计划2024年投产。

  再看“软件”。

  技术才是“硬道理”。一个简单的例子足以佐证。在碘-125的研制中,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间歇回路法,核动力院则创新采用了连续循环回路法,即在回路装置中创新性的设计了碘-125的高效捕获装置,当碘-125经过装置时被选择性截留,当吸附饱和后简单的拆除进行淋洗即可获得碘-125产品。这种新技术生产的产品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比《中国药典》要求的指标更优。

  核动力院在同位素制备及应用领域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先后开发出国内第一枚钴-60医疗源、第一枚钴-60工业辐照源、世界上第一条凝胶型锝-99发生器、国内首创碘-131干法生产工艺等。

  近年来,核动力院先后启动了医疗上常用的10余种同位素的创新研发,包括碳-14、磷-32、锶-89、碘-125、碘-131、镥-177、新型钼锝(99Mo-99mTc)发生器、锕镭(227Ac-223Ra)发生器、锶钇(90Sr-90Y)发生器、钨铼(188W-188Re)发生器等。其中,前5种单项同位素均已攻克技术难关,取得辐射安全甲级资质,具备工程转化条件,随时可进行生产,可逐步满足国内需求。

  核动力院以科技创新锻造“硬核”实力,为中国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健康中国”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核动力院全力出击,加快建设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  

  目前,我国医用同位素研发主要依靠工程研究堆,但由于其还肩负着其他任务,生产医用同位素的能力十分有限。而反观需求方,医用同位素及其化合物的市场需求量每年以25%-30%的幅度增长。反应堆极为有限的生产规模根本无力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不仅是国内,国际市场同样面临供应难题。近年来医用同位素全球供应依赖于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法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少数几个医用研究堆,多数已超期服役,且面临维护成本高、废物难解、安全风险等系列问题,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陆续关闭。其中,法国的OSIRIS堆和加拿大国家通用研究堆已分别于2015年、2018年永久性停止生产,造成2016年末全球供应的钼-99产量减少了大约百分之三十,这一短缺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之后,临床钼锝(99Mo-99mTc)发生器应用的价格也将持续上涨。  

  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的说明。  

  近年来,我国医用同位素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例如,常规核医学诊断所需锝-99m原料钼-99,百分百依赖进口,甲亢和甲癌最有效的靶向治疗核素碘-131,百分之八十依赖进口,其它重要治疗核素碘-125、钇-90、镥-177、镭-223等均全部依赖于进口。  

  2023年全球钼-99使用量约48万居里,国内使用量约2.2万居里,2030年全球市场钼-99需求预计达到65万居里,国内市场需求预计达到4万居里。  

  根据近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预计2030年国际市场碘-131需求量将达到11万居里,而中国是目前全球碘-131使用量最大的国家,2023年中国市场碘-131需求量为每年2万居里,2030年中国市场需求预计达到每年4.2万居里。  

  由此可见,建设新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在缓解国内供需紧张的同时,还将为抢滩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10

  医用同位素堆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0万居里的钼-99,2万居里的碘-131,超过了目前国内的需求量,一举将我国从进口国扭转为出口国。同时,也能将国内医用同位素药品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用得上、用得起。  

  医用同位素堆建设周期为42个月,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核动力院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初期解决部分国内紧缺同位素及药物需求,中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长期达到国际领先,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卡脖子”问题,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减少疾患痛苦,造福人民群众。  

@中国同辐

让我们看看你做了什么吧

#ESG云接力# 进行中

(核动力院)